代理模式的基本定义是什么?
代理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,它为另一个对象提供一个替身或占位符,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。这个模式的关键在于引入了一个额外的间接层,让代理对象控制客户端对实际对象的访问,这可以用于访问控制、延迟初始化、日志记录、监控、网络通信、负载平衡等。
代理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:
- 静态代理:由程序员创建或工具自动生成源代码,然后编译成代理类。
- 动态代理:在运行时动态创建代理类和对象。
- 虚拟代理:在需要时才实例化真正的对象,常用于资源密集型对象的延迟初始化。
举一个常见的应用场景:在网络请求中使用代理模式。比如,你有一个ImageLoader
的类,用于从网络上加载图片。如果直接使用这个类,每次请求都会立即发生,这在网络状态差或者图片很大时,可能会导致程序响应缓慢。使用代理模式,可以创建一个ImageLoaderProxy
类,这个代理类在内部维护一个ImageLoader
的实例,它控制着对ImageLoader
的访问。当请求加载图片时,代理类可以先从缓存中查找,如果找到了就直接返回,没有找到的话再去网络上加载。这样就可以提高效率,并减少网络的使用。
在Java中,动态代理是很常见的实现方式,特别是在Spring框架中,AOP(面向切面编程)就是基于代理模式实现的,它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地将代码切入到类的指定方法、指定位置上,如添加事务管理、权限控制、日志等。